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常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5:55:06  浏览:94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常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常政办发〔2008〕98号



关于印发常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常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工作公开、透明和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三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应当坚持公正、务实、创新、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实行分级负责制度。市、辖市(区)政府办公室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的组织领导,会同同级监察、法制、保密、档案、信息等部门对本级政府所属各部门和下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
  第五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二)配套制度制订执行情况;
 (三)主动公开工作情况;
 (四)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
  (五)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情况;
  (六)信息文本送交情况;
  (七)年度报告编制发布情况;
  (八)公开载体建设情况;
  (九)监督保障工作情况。
  第六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95分以上为优秀,76分—94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七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采取平时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检查随机进行,定期考核每年不少于两次,其中年度考核于当年年底或次年年初进行,考核结果至迟于次年3月初公布。
  第八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定期考核的基本程序是:
  (一)市、辖市(区)政府办公室会同同级监察、法制、保密、档案、信息等部门组成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组;
  (二)考核组根据本细则制定具体考核方案,并提前通知被考核单位;
  (三)被考核单位根据考核通知要求进行自查,形成书面材料上报考核组;
  (四)考核组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点击网站、综合评议等方式,对被考核单位进行考核;
  (五)考核组综合平时检查与定期考核情况,提出考核意见,报同级政府确定考核等次,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单位。
  第九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由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由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对不按要求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由政府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公开工作,由其主管部门参照本细则组织考核。
  第十一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盐城市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盐城市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盐政办发〔201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盐城市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盐城市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机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防止和消除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机构和组织(以下简称单位),从事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是指社会上传播和散布的,与单位职责相关,与事实不相符、信息内容不准确,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信息。
  第四条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应遵循发现及时、处置迅速、控制得当的原则,按照“涉及谁、谁澄清”的责任要求,各单位依据各自行政职能承担相关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职责。
  第五条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澄清工作坚持市、县分级负责制,实行政府统一领导。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对全市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承担市政府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的具体事务;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承担本级政府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的具体事务。
  各级公安、广电、通信以及新闻、互联网管理等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对所管辖信息渠道的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做好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工作。
  第六条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依据履行的职责承担相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义务。
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工作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由主责单位负责牵头组织。
  第七条建立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发现和监控机制。各单位应建立日常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监管机制,发现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的涉及本单位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应对,及时澄清。应结合工作实际,畅通公众反映渠道,建立开放的信息报告平台,及时接受公众对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情况反映。对已发现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应密切监控并做好前期处置工作,必要时,应主动联系公安、广电、通信以及新闻、互联网管理等单位依法采取措施控制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继续传播。
  第八条建立虚假或不完整信息评估机制。各单位发现或收到疑似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后,应当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危害程度,需要采取何种方式澄清等内容进行评估。
  第九条建立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处置机制。应制定澄清工作预案,确定澄清内容、渠道、方式,对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需要本单位澄清的,按照准确信息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和渠道,及时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不属于本单位澄清范围的,及时移送有关单位;难以确认的,及时报上级主管单位确认。
  第十条建立健全与公众信息沟通机制。各单位针对公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问题,应加大公开力度,及时、规范、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消除虚假或不完整信息传播的可能和空间。
  第十一条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需要审核、批准的,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以市人民政府名义澄清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以市级单位名义澄清的,须经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批准;涉及其他单位职责或工作内容的,须事先征得相关单位同意;涉及重要事项或敏感问题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名义澄清的,须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准;涉及市级单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的,须事先征得相关单位同意;涉及重要事项或敏感问题的,须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应通过本级政府或本单位门户网站对外发布,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等其他方式和渠道发布,必要时经批准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
  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刊登公布有关澄清内容,不得传播、炒作虚假或不完整信息。
  第十三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盐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国家和省、市另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的信息发布,按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第十四条已发现虚假或不完整信息但未及时履行澄清、协助澄清职责并且对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秩序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盐城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传播、散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依法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各县(市、区)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通信、邮政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解释。

江苏省游散药贩管理规定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游散药贩管理规定


苏政发[1988]136号

  第一条 为加强对集市贸易市场(以下简称集贸市场)上中药材的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省内集贸市场摆摊卖药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取《江苏省城乡集贸市场摆摊卖药申请审批表》,经审查批准后,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省外进入我省的卖药者,须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外出卖药证件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的营业执照,并按前款规定办理。
  其他任何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均不得给个人或单位在本地或外地贩卖药品出具证明。
  第三条 自采、自种的中药,凭村(居)民委员会证明售给当地药材收购部门。外出销售的,须凭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外出卖药证明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的营业执照。
  第四条 城乡集贸市场可以出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材标准》及《江苏省药材标准》中收载的中药材。设摊卖药时,须明码标价,亮证经营,并按规定缴纳税费。
  第五条 凡持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医药、药材经营单位,为方便群众,可在当地市场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下亮证摆摊销售商品,但不准经营需要特殊保管(如需避光、冷藏等)的药品。
  第六条 禁止在城乡集贸市场出售下列药品:(一)国家统一管理的麝香、杜仲、厚朴、甘草、人参及省统一管理的浙贝母、元胡、山桅;(二)中、西成药,中药饮片或其他形式加工炮制品;(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四)国家规定禁止进入集贸市场的其他药材。
  第七条 摆摊卖药者不准行医。个体开业行医,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刊播、设置、张贴、散发药品宣传广告,按国家《广告管理条例》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非法印发、张贴药品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第九条 不准无证经营、走街串巷、随地设摊卖药,违者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对倒卖贵重药材、贩卖假劣药品、哄抬药价、诈骗钱财、欺骗坑害群众的,没收全部药品和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对危害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管理规定的,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 各地工商、卫生、公安、医药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管理。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江苏省游医药贩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