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7:14:11  浏览:878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工[1988]522号

1988-10-18财政部


  根据国务院令第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从1988年11月1日起,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开征土地使用税。现将国营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的有关财务问题通知如下:
  企业按规定缴纳的土地使用税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



财政部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辽宁省公路条例》的决定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三号)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辽宁省公路条例〉的决定》已由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3年5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5月30日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辽宁省公路条例》的决定


2013年5月30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对《辽宁省公路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永久性停止使用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核准后作报废处理,并向社会公告。”
  二、第九条修改为:“ 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省有关规定进行,其中县道、乡道、村道建设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乡道、村道建设中的具体责任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
  三、第十一条修改为:“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由省、市、县人民政府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按照下列标准划定:
  “(一)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改作立体交叉、安全视距等要求确定。
  “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划定后,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告。”
  四、第十九条修改为:“ 国道、省道的管理养护工作由省、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县道、乡道、村道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县道的养护和乡道、村道的专业化养护由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乡道、村道的非专业化养护。”
  五、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 除《公路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和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外,国道、省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县道、乡道、村道路政管理工作,接受省、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路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
  六、第三十六条修改为:“列入省年度预算的国道、省道的建设、管理养护资金,统一由省财政部门经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拨付公路管理机构。
  “县道、乡道、村道建设和管理养护资金的筹集和拨付,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此外,对部分条文的文字作相应修改。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公路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山西省开发建设河保偏地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试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开发建设河保偏地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试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15号

(1989年12月22日)

《山西省开发建设河保偏地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试行)》已经1989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0年1月1日起试行。

省长 王森浩



山西省开发建设河保偏地区

水土保持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晋陕蒙接壤地区的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水利部发布的《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曲、保德、偏关3县所属行政区域(以下简称河保偏地区),是本省实施《规定》的范围。

凡在河保偏地区从事采矿、筑路、修建电厂、冶炼、烧制砖瓦和石灰等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定》和本办法。

第三条 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应兼顾国土整治和水土保持。

防治水土流失,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省、忻州地区和河保偏三县的水行政管理部门的水土保持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受上级水土保持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其具体职责是:

(一)对本行政区域的采矿、筑路、修建电厂、冶炼、烧制砖瓦和石灰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督检查;

(二)审核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审定书;

(三)负责水土流失补偿费和水土流失治理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

(四)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依照《规定》和本办法进行处罚;

(五)行使法律、法规及各级人民政府授予的有关水土保持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各级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须持《水土保持检查证》,对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行使监督检查权。

《水土保持检查证》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

第六条 河保偏地区的国土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应根据《规定》和本办法的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

凡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工矿企业,其生产建设规划应有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案和措施。

第七条 新建和扩建的工矿企业及个人从事采矿、冶炼、烧制砖瓦和石灰等活动,凡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大中型企业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小型企业和个人应填写水土保持方案审定书。

大型企业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报省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审批;中型企业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报地区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定书应报县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审批。

没有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审定书,以及未经水土保持监督机构批准的建设项目,主管部门不予列项,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

第八条 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建设项目竣工后,未经水土保持监督机构签署验收合格意见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九条 工矿企业及从事采矿、冶炼、烧制砖瓦和石灰的个人,应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审定书确定的位置堆放土、石、废渣,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规定》发布前堆放的土、石、废渣不符合水土保持规定的,堆放者应在本办法发布之日起,3年内整治完毕。

第十条 凡在山区、丘陵区等易于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从事采矿、筑路、修建电厂、冶炼、烧制砖瓦和石灰等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占地面积和破坏地貌面积每平方米一次性交纳0.20元至0.40元水土流失补偿费。

第十一条 工矿企业和从事采矿、冶炼、烧制砖瓦和石灰的个人,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应积极治理 ,不能或不便自行治理的,应按下列标准交纳水土失治理费:

(一)采矿、筑路及其他有破坏地貌、植被行为的,按采挖面积和倾倒占地面积,每平方米一次性交纳0.30元至0.50元的水土流失治理费;

(二)弃土弃渣按实际堆放量每立方米一次性交纳2元至5元的水土流失治理费。

不便以前款(一)、(二)两项规定计算的,由省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另定。

第十二条 违反《规定》和本办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水土保持监督机构依据下列规定处理:

(一)从事采矿、筑路、修建电厂、冶炼、烧制砖瓦和石灰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不采取防治措施的,除责令其限期治理外,按水土流失治理费的10%~30%处以罚款;

(二)不按本办法报送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审定书的,除责令补办外,处以500元至1 000元的罚款;

(三)拒绝水土保持监督机构检查或弄虚作假的,处以1 000元至5 000元罚款。

收缴的罚款按照有关规定上缴当地财政。

第十三条 水土流失补偿费、水土流失治理费由当地县水土保持监督机构统一收缴,省、地、县按1:1:8比例分级管理。

第十四条 收交的水土流失补偿费和水土流失治理费,属于预算外资金,交财政专户储存,作为水土保持专项基金,用于当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管理。具体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水行政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另定。

第十五条 对水土保持监督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 本省境内其他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0年1月1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