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辽宁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2:37:18  浏览:87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一九八五年二月一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1985]15号文发布)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农牧渔业部《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农牧业厅是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的主管部门,其执行机构是省植物保护站;市、县、区农牧业局主管本辖区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其执行机构是所属的植物保护(植保植检)站。
第三条 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必须配备专职检疫员,专职检疫员可到当地车站、机场、公路、港口、邮局、仓库等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
第四条 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兼职植物检疫员,协助开展工作。有关设置兼职检疫员的具体办法,由省农牧业厅制定。
第五条 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以农牧渔业部规定的全国统一名单和省农牧业厅规定的补充名单作为执行检疫的依据。
第六条 根据植物检疫对象的分布,划定疫区、保护区。疫区、保护区的划定和撤销,由省农牧业厅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必要时植物检疫机构可在疫区、保护区边缘交通要道与当地运输检查站一起设置检疫哨卡,执行检疫任务。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协助。
第七条 凡农作物种子(含牧草种子)、果树苗木(下称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以及应检植物、植物产品,在调运之前,都要进行检疫。以商品粮、薯类改做种子用时,要严格检疫。由国外进口的原粮,一律不准做种子使用。
第八条 调运检疫分级负责。
(一)由外省调入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以及应检植物、植物产品,由省植物保护站进行检疫手续审批。调入单位凭此批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经调出省有关植物检疫机构签发检疫 证书后,方准调入。必要时,我省有关植物检疫机构要查证或复检。
(二)调给外省的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以及应检植物、植物产品,根据调入省的省级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的检疫要求,按业务分工,由省、市及省授权的县(区)植物保护(植保植检)站检疫发证;调往海南岛繁育的种子、苗木、经市植物保护(植保植检)站检疫审核,由省植物保护站签发检疫证书。
(三)省内市、县(区)间调运的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以及应检植物、植物产品,按业务分工由省、市及省授权的县(区)植物保护(植保植检)站检疫发证。
第九条 植物检疫证书是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以及应检植物、植物产品调运检疫结果的凭证,必须由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的专职植物检疫员签发,非植物检疫机构的信函、证明一律无效。植物检疫证书统一由省植物保护站印制。
第十条 铁路、交通、民航、邮政等部门要严格把关,对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以及应检植物、植物产品,一律凭有效期间的植物检疫证书承运、收寄。植物检疫证书随货物运寄单交收货人。对自备运输工具、不经检疫擅自调运种子、苗木等,各检疫哨卡要负责查扣,由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凡原种场、良种场、苗圃,提供种子、苗木的科研、院校、农场以及各级种子部门特约繁育种子基地和乡村繁育种苗的单位,都要执行农牧渔业部制定的《产地植物检疫操作规程》,成为无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繁育基地。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要负责协助有关单位建设上述基地,为生产提供无检疫对象的优良种子、苗木做贡献。
第十二条 从国外引进各种农作物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的单位(含中央驻我省单位)或个人,须事先向省植物保护站提出检疫申请,填写《引进种苗责任书》,办理《引进种苗检疫审批单》,并把审批单上的检疫要求载入引进种苗合同或协议,同时要求出口国出具植物检疫证书。货物到达口岸后,口岸检疫机构应将检疫结果、意见及时用书面通知省植物保护站,以便安排隔离试种。引进种子,苗木的单位、要严格履行《引进种苗责任书》上的各项规定。 国际友人赠送或我省出国人员带回而未经检疫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应及时送交省植物保护站检疫,补办《引进种苗责任书》,或做相应检疫处理。 由产地直接出口的植物、植物产品的检疫,由省植物保护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凡执行植物检疫法规有下列突出成绩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在植物检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有重大突破的,可申报农业技术改进奖;
(二)对植检疫对象的控制、消灭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可申报农业技术改进(推广项目)奖;
(三)积极宣传和模范执行植物检疫法规、与违犯法规行为作斗争成绩突出的,可给予荣誉奖和物质奖。
(四)铁路、交通、民航、邮政等部门和当地植物检疫机构密切配合,贯彻执行《条例》成绩显著的,可给予荣誉奖和物质奖。
第十四条 对违犯植物检疫法规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
(一)凡不经检疫,私自引进或调运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经植物检疫机构查明未发现检疫对象的,要补罚五倍检疫费;发现检疫对象的,除补罚检疫费外,如不能消毒处理,将种子、苗木等没收销毁。
(二)对骗取、伪造检疫证书调运应检植物或植物产品的,对检疫人员、办理托运、办理邮寄的人员玩忽职守收受贿赂的,对无理干涉、妨碍检疫人员开展正常工作或进行打击报复的,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上述(一)、(二)款,种植后发现检疫对象的,还要承担消灭检疫对象的全部费用;对造成重大损失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粮食作物杂交种子专营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粮食作物杂交种子专营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

第65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粮食作物杂交种子(以下简称杂交种子)市场的管理,确保经营的杂交种子的质量,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国家种子条例》)和《辽宁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杂交种子专营,是指对玉米、高梁、水稻杂交种子(含亲本种子,下同),由国有种子公司(以下简称专营单位)统一经营。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杂交种子专营管理工作。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负责杂交种子专营的具体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物价、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杂交种子专营管理工作。
第四条 专营单位经营杂交种子,必须经省农业行政部门批准,发给《杂交种子经营许可证》,凭《杂交种子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工农业执照后,方可以从事经营。
对亲本种子,必须由省、市种子管理机构指定的专营单位经营。
第五条 专营单位可以委托乡(镇)农科站(种子站)代理经销供应本地的杂交种子。
第六条 市以上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经营的杂交种子,必须是本单位选育的品种。
第七条 经营的杂交种子,必须经省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或者经省区域试验综合性状优良、产量连续2至3年居前3位并经省种子管理机构确认。
第八条 专营单位应当编制杂交种子经营计划,报同级种子管理机构协调平衡,纳入省级种子管理机构的计划。
第九条 专营单位应当同种子生产基地签订杂交种子购销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供种义务。
与省外签订杂交种子购销合同,必须经省种子管理机构批准。
第十一条 经营的杂交种子,必须符合国家或者省规定的质量标准,并附有品种说明、产地、生产时间、包装时间和质量合格证等标识。
经营杂交种子严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第十二条 收购、销售杂交种子,必须执行省物价、农业行政部门的统一定价。
第十三条 专营应当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储备适量的杂交种子。动用储备种子,必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杂交种子储备基金、管理费用和因储备产生的政策性亏损,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补贴。
第十四条 种子管理机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杂交种子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做好供求平衡、余缺调剂工作,保证数量充足、品种对路、供应及时。
第十五条 省种子管理机构应当编制杂交种子收购所需贷款计划,报省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对杂交种子收购所需贷款,应当优先予以安排。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未领取《杂交种子经营许可证》和工农业执照经营杂交种子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种子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经营,可以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所得1倍以内的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经营未经审定的杂交种子的,由农业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种子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经营、给予警告、没收杂交种子和违法所得。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不符合质量标准杂交种子或者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按照《国家种子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扣押杂交种子;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法规的规定处罚,并可责令赔偿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
损失。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不执行省物价.农业行政部门统一定价的,由物价管理部门按照《辽宁省价格监督检查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条 农业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种子管理机构实施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种子管理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4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0年现汇易货协定

中国政府 罗马尼亚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0年现汇易货协定


(签订日期1985年10月11日 生效日期198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为进一步发展两国贸易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两国政府将支持其有关公司在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0年用现汇易货的方式相互提供以下货物:
  1.中方每年向罗方提供一百万吨原油,罗方每年向中方提供同一百万吨原油等值的化肥和其他化工品。
  2.中方每年向罗方提供五十万吨原油,罗方每年向中方提供同五十万吨原油等值的钢材和钢管。
  3.双方将支持其有关公司进行其他商品的现汇易货。

  第二条 根据本协定第一条相互提供的货物,均按国际市场价格作价,用现汇支付,由两国有关公司签订合同执行。

  第三条 根据本协定相互提供的货物品种和规格,将由两国有关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商定。

  第四条 本协定一切未尽事宜,将在两国有关公司间签订的合同中规定。

  第五条 本协定有效期,自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至一九九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本协定有效期满后,根据本协定签订的合同规定的义务如尚未完成,应继续执行,直至全部完成为止。
  本协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一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和罗文书就,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
  全权代表国务委员        全权代表政府第一副总理
    陈 慕 华             扬·丁卡
    (签字)             (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