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曲靖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9:28:19  浏览:91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曲靖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曲靖市人民政府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曲靖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通知


曲政发〔2004〕5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属驻曲各单位:

《曲靖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2004年5月20日第1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曲靖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云南省气象条例》、国家气象局发布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曲靖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单位、场所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第三条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

其它有关部门的防雷减灾机构,必须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行业管理。

第四条 在曲靖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御等。

第五条 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二章 监测与预警


第六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防雷减灾技术、防雷产品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三章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


第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需要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必须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等防雷产品和设施的总称。

第八条 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承担。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负责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对不符合防雷标准、规范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方案,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审核结论进行修改,并重新报批。

第九条 承担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须按照审核同意的防雷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监督管理。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方案的,应当按原报审程序重新报审。

第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单位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测验收。验收合格后,出具《建筑物防雷装置验收检测报告》,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单位发给相应的合格证书。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 防雷工程的预、决算实行审核制度

对需要安装防雷装置的弱电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工程预、决算审核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单位承担,防雷工程的预、决算应当真实地反映每项防雷工程所需费用,确保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利益。


第四章 检测机构与防雷检测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负责本县(市)区范围内各种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和技术评估。

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指导检测机构做好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

第十三条 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为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

第十四条 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必须出具《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报告表》(以下简称《检测报告》),检测项目全部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不合格的,被检单位按《检测报告》中的整改意见,限期整改,直至合格。

防雷检测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防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

第十五条 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必须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加强维护和不定期的进行自检,同时接受县(市)区防雷装置检测中心的定期检测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技术检测


第十六条 检测范围

一、建筑物和构筑物

(一)各县(市)区境内的油库、炸药库、石油液化气站、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和贮存场所;因电火花会引起燃烧、爆炸,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场所;

(二)各县(市)区境内的宾馆、学校、档案馆、公园、公共汽车站、水厂、卫星地面站、电站、通信局(站)、仓库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装有重要设备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三)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中央、省属驻曲企业)办公楼、住宅楼、厂房;独立的民用住宅及构筑物;

二、计算机场地和其它弱电设备

(一)从事国家事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的计算机室(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学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电源系统、天馈系统、监控系统和机房的防雷安全系统。

三、 电设备

(一)各种机电设备的接地保护装置;

(二)机床、车间生产设备的工频接地。



第六章 资质与资格


第十七条 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对从事防雷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凡在曲靖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检测的单位,必须报经省气象主管机构进行资质认证,且取得资质证和资格证。

第十九条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单位,必须在按照《云南省气象条例》的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证的范围内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第二十条 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等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进行的专业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七章 防雷产品管理


第二十一条 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二十二条 防雷产品应当通过正式鉴定,并获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检验机构测试合格和认可。

第二十三条 防雷产品的使用,必须接受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禁止使用未经认可的防雷产品。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气象主管机构在组织开展防雷安全检查时,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当参与对各单位和部门的防雷装置的检查工作,认真查验《合格证》和年度《检测报告》。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和检测。

第二十五条 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本地雷电灾害调查、统计和鉴定工作。其它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

第二十六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雷电灾情和年度雷电灾害情况。

第二十七条 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九章 罚则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云南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有关法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和资格,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未经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审核批准,擅自施工的;

(三)新建、改建、扩建的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检测中心检测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云南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有关法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上述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的,可以根据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二)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三)安装和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

(四)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防雷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曲靖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二00四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1995年3月30日,民航总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关各职能厅、室、司、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机关各职能厅、室、司、局(以下简称“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制定,经民航总局局长授权由职能部门主任、司长、局长签署下发的有关民用航空管理方面的文件。
第三条 职能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二章 规范性文件的种类
第四条 规范性文件包括管理程序、咨询通告、管理文件、工作手册、信息通告、表格。
第五条 管理程序(英文为Aviation Processure,简称AP),是各职能部门下发的有关民用航空规章的实施办法或具体管理程序,是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和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从事民用航空活动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
第六条 咨询通告(英文为Advisory Circular,简称AC),是各职能部门下发的有关管理民用航空工作的政策说明或者对民用航空规章条文所作的解释。
第七条 管理文件(英文为Management Document,简称MD),是各职能部门下发的暂行规定或者就民用航空管理工作的重要事项作出的通知或决定。
第八条 工作手册(英文为Working Manual,简称WM),是各职能部门下发的规范从事民用航空管理工作人员具体行为的文件。
第九条 信息通告(英文为Information Bulletin,简称IB),是各职能部门下发的反映民用航空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有关民用航空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或者对民用航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有关民航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的文件。
第十条 表格(英文为Chart,简称CH),是各职能部门以表格形式印刷下发的各种申请书、证件或者要求填报的表格等。

第三章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计划
第十一条 民航总局各职能部门应当拟订规范性文件的年度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年度计划应当包括项目类别、项目名称、起草单位、负责人和预计完成日期等。
第十三条 各职能部门可按照实际需要在计划外制定规范性文件,经有关职能部门主任、司长、局长批准后列入计划。

第四章 规章性文件的制定
第十四条 各职能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指定专人或成立起草小组(以下统称“起草人”)具体负责,拟定编制大纲,经有关职能部门主任、司长、局长批准后进入起草阶段。
第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起草前,起草人应当对规范性文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咨询。草案完成后,应当分送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或者专家征求意见。
第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正式发布前,起草部门应当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听证会,对草案进行讨论,听取意见。听证会可根据需要召开多次。
第十七条 听证会召开前,起草部门应当向有关单位和人员发出通知。起草人应当首先就规范性文件的编写情况、内容以及对修改意见的处理作出说明,并就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和可行性等征求与会人员的意见。
第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经起草部门根据听证会意见负责进行修改定稿后,由主任、司长、局长签署下发。规范性文件应于下发之日起十天内向体改法规司备案。
第十九条 各职能部门按照实际需要制定下发的规范性文件,难度不大的,可采取简化程序。
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参照本章的规定办理。修订形式,见附录九;修订建议书格式,见附录十五。

第五章 规范性文件的格式和编号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采用16开活页印刷,其中60页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可采用骑马订单行本。所有规范性文件均在左边留出装订空间,穿三孔,以便装在活页夹里。开本尺寸,见附录一。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应有封面,封面版式要求,见附录二。
各种规范性文件用封面字体不同颜色加以区别,AP为绿色字、AC为蓝色字、MD为紫色字、WM为桔黄色字、IB为墨绿色字。
第二十二条 AP、AC、MD、WM、IB的首页格式,见附录三、四、五、六、七;正文编排版式,见附录八。各职能部门在AP、AC、MD、WM、IB、CH中使用的部门简称采用英文名称缩写两字代码,见附件一。
第二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应采用换插页的形式发布,插页涉及到修改的条文,用符号【 】将其括起来,见附录九。
第二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正文均采用60克或70克胶版纸,封面用120克胶版纸。
第二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除中文正式文本外,可采用中文通用版和英文版。中文正式文本的结构一般为条、款、项、目。根据需要可以分章,章中可以分节(见附件二);中文通用版和英文版结构可采用国际上惯用的阿拉伯数字条文编号方法,见附录十、十一。
第二十六条 AP、AC的编号,由文件英文简称、所属规章编号、职能部门英文代码、顺序编号以及修订序号等依次排列组成。具体形式,见附录十二。
第二十七条 MD、WM、IB的编号,由文件英文简称、所属规章编号、职能部门英文代码、年份、顺序编号依次排列组成。具体形式,见附录十三。
CH的编号,由职能部门英文代码、表格英文简称(CH)、顺序编号、圆括号(内填编制月/年)等依次排列组成。整组编号置于表格靠近装订线一侧下角。表格右上角标明附表(或附件)编号。具体编号方法,见附录十四。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民航总局机关党政工团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体改法规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和附录目录
附件一:民航总局机关各厅、室、司、局英文名称两字代码一览表
附件二:规范性文件中文正式版本采用体例
附录一:规范性文件开本尺寸
附录二:规范性文件封面版式(范例)
附录三:AP首页版式
附录四:AC首页版式
附录五:MD首页版式
附录六:WM首页版式
附录七:IB首页版式
附录八:AP、AC、MD、WM、IB正文编排版式
附录九:规范性文件修订换插页形式(范例)
附录十:规范性文件中文通用版形式(范例)
附录十一:规范性文件英文版形式(范例)
附录十二:AP、AC的编号方法
附录十三:MD、WH、IB的编号方法
附录十四:CH的编号方法
附录十五:规范性文件制定和修订建议书

附件一:民航总局机关各厅、室、局英文名称两字代码一览表
----------------------------------------------------------------------------------------
| 名 称 | 英文全称 |两字代码 |
|------------|----------------------------------------------------------|----------|
|办 公 厅 |General Office | GO |
|------------|----------------------------------------------------------|----------|
|航空安全办 |Office of Aviation Safety | AS |
|------------|----------------------------------------------------------|----------|
|体改法规司 |Department of Restructur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 LR |
|------------|----------------------------------------------------------|----------|
|计 划 司 |Department of Planning | PL |
|------------|----------------------------------------------------------|----------|
|财 务 司 |Department of Finance | FI |
|------------|----------------------------------------------------------|----------|
|人 劳 司 |Department of Personnel and Labour | PL |
|------------|----------------------------------------------------------|----------|
|科 教 司 |Depart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 SE |
|------------|----------------------------------------------------------|----------|
|国 际 司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Cooperation | IA |
|------------|----------------------------------------------------------|----------|
|运输管理司 |Department of Air Transport Regulation | TR |
|------------|----------------------------------------------------------|----------|
|飞行标准司 |Department of Flight Standard | FS |
|------------|----------------------------------------------------------|----------|
|适 航 司 |Department of Aircraft Airworthiness | AA |
|------------|----------------------------------------------------------|----------|
|基 建 司 |Department of Capital Constraction and Airport Regulation | CA |
|------------|----------------------------------------------------------|----------|
|公 安 局 |Aviation Security Bureau | SB |
|------------|----------------------------------------------------------|----------|
|空 管 局 |Air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 | TM |
----------------------------------------------------------------------------------------

附件二: 规范性文件中文正式版本采用体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宗旨和法律依据
第二条 适用范围
第三条 定义
第二章 实体规定
第 条
第 条
第三章 程序规定
第 条
第 条
第四章 附 则
第 条 准用规定
第N条 施行日期

附录一: 规范性文件开本尺寸
185
|←------------------------------→|
|10.5 |
|←—→ |
------------|----∶----------------------------|
↑ ↑ | ∶ |
| 23| | ∶ φ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 |
| | | |
| | | |
| ↓ | |
26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单位mm

附录二:规范性文件封面版式
各种类文件名称
咨 询 通 告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司(局、厅、室)
--------------------------------------------------------------
编 号:AC—21AA—01
下发日期:1993年2月4日
规范性文件名称
发现和报告
未经批准的航空零件
(试行)
--------------------------------------------------------------
(范例)

附录三:AP首页版式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司
编 号:
---------------- 下发日期:
| 管理程序 | 编制部门:
---------------- 批 准人:
×××××(文件名称)
--------------------------------------------------------------

附录四:AC首页版式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司
编 号:
---------------- 下发日期:
| 咨询程序 | 编制部门:
---------------- 批 准人:
×××××(文件名称)
--------------------------------------------------------------

附录五:MD首页版式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司
---------------- 编 号:
| 管理文件 |
---------------- 部门代号:
日 期:
×××××………××(文件名称)
--------------------------------------------------------------
抄:×××……×、×××……×、×××……×。
--------------------------------------------------------------
主题词: 批准人: 经办人:
部 门: 电 话:
--------------------------------------------------------------

附录六:WM首页版式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司
---------------- 编 号:
| 工作手册 | 下发日期:
---------------- 编制部门:
批 准人:
×××××(文件名称)
--------------------------------------------------------------

附录七:IB首页版式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司
××××信息通告
年 月 日 第 期 总第 期
--------------------------------------------------------------
标题:
--------------------------------------------------------------
主题词: 批准人: 经办人:
编 号: 电 话:
--------------------------------------------------------------

附录八:AP、AC、MD、WH、IB正文编排版式
远离装订孔为文件编号(5正,居外口)
靠近装订孔为“×××司”字样(5宋,居内口)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虚线内为版心 | | |
| | (基本字体4仿,23行×28列) | | |
| | | | |
| | | | |
|25| |20| |
|←→| |←→| |
| | | | |
| | | | |
| | | |2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页码
/(5号,居外口,与正文空一行)
 ̄ ̄ ̄ ̄ ̄ ̄ ̄ ̄ ̄ ̄ ̄ ̄

附录九:规范性文件修订换插页形式
×××× 第×次修订
------------------------------------------------------------------------------------------------
小及分布的方法必须通过试飞测量来证实。】
【§23.302 鸭式或串列式机翼布局
【鸭式或串列式机翼布局的前部结构必须:
【(a) 满足本部C、D分部适用于机翼的所有要求;
【(b) 满足管用于这些翼面所执行功能的所有要求。】
§23.331 对称飞行情况
【(a) 确定飞行载荷时必须考虑气动面的交互影响。】
§23.341 突风载荷系数
【(a) 在考虑到§23.333(c)准则的同时,必须用合理分析方法计算鸭式布局和串列式
机翼布局的突风载荷以求出每一升力面上作用的突风载荷。如果表明计算的净
载荷相对于§23.333(c)中的突风准则是保守的,则可以按照本条(b)计算。】
【(b)】【对于常规布局,】,在缺少更合理是的分析时,突风载荷系数必须按下列公式计
算:
KUVa
n=--------------------
1.63(Wg/S)
0.38u
式中:K=--------------,为突风缓和系数;
5.3+u
2(Wg/S)
u=--------------,为飞机质量比;
--
pCag
U为根据§23.333(c)得到的突风速度,米/秒;
P为大气密度,公斤/米3;
Wg/S为翼载,牛顿/米2;
C为平均几何弦长,米;
g为重力加速度,米/秒2;
V为飞机当量速度,米/秒;
(范 例)

附录十:规范性文件中文通用版形式
中国民用航空条例第23部
--------------------------------------------------------------------------------------------
高于最大连续转速的110%。
(c) 没有恒速控制装置的可控桨距螺旋桨 对于没有恒速控制装置,但在飞行中可操纵
的螺旋桨,必须具有限制桨距值的装置,以确保符合下列规定:
(1) 用最低可能的桨距来满足本条(b)(1)的要求;
(2) 用最高可能的桨距来满足本条(b)(2)的要求;
(d) 带有恒速控制装置的可控桨距螺旋桨 此类螺桨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具有一种装置,在调速器工作时将发动机最大转速限制到最大允许起飞转速;
(2) 具有一种装置,在调速器不工作时,当桨叶处于可能的最小桨距位置、发动机为
起飞进气压力、飞机静止且无风时,能将发动机最大转速限制到最大允许起飞
转速的103%。
性 能
§23.45 总则
(a) 除非另有规定,飞机必须按标准大气条件和静止空气满足本分部的性能要求。
(b) 性能必须对应于在特定外界大气条件、特定飞行状态和本条(d)和(e)规定的相对湿
度下的可用推进力。
(c) 可用推进力必须与不超过批准的功率(推力)扣除下列损失后的发动机功率(推力)
相对应:
(1) 安装损失;
(2) 特定外界大气条件和特定的飞行状态下由附件及辅助装置所吸收的功率(当
量推力)。
(d) 对于活塞发动机飞机,其受发动机功率影响的性能,必须基于相对温度为80%时的
标准大气条件。
(e) 对于涡轮发动机飞机,其受发动机功率(推力)影响的性能,必须基于下述相对湿
度:
(范 例)

附录十一:规范性文件英文版形式
PART 21 CERTIFICATION PROCEDURE FOR CIVIL AVIATION PRODUCTS
AND PARTS
------------------------------------------------------------------------------------------------
(c) Export airworthiness approval of Class III product is issued in the form of Export
Airworthiness Tags or markings.
§21.95 Application.
(a) An application for a Class I, Class II, or Class III product is made on a form and in a
manner prescribed by the CAA and is submitted to the CAA or its 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
(b) Each application shall be accompanied by a written statement from the importing
country that will validate the export airworthiness approval if the product being exported
is----
(1) a product that does not meet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importing country; or
(2) a product that does not meet a requirements specified in §21.96, as applicable, for
the issuance of an export airworthiness approval. The written statement must list the
requirements not met.
§21.96 Issue of approvals.
(a) An applicant is entitled to an export certificate of airworthiness for a Class I product
if the CAA determines that the produc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ubparagraphs (1)
through (5) of this paragraph, as applicable, except as provided in paragraph (d) of this
section:
(1) New or used aircraft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issue of an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under §21.59 of subpart F of this part.
(2) Used aircraft must have undergone an annual type inspection, and must be shown
by its owner or operator that the aircraft has been mainta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inuous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3) New engines and propellers must conform to the type design and must be in
(范 例)

附录十二:AP、AC的编号方法
XX—XXX—XX—XXX—RX
---- ------ ---- ------ ----
| | | | |
| | | | |
| | | | ------修订符合,如第一次修
| | | | 订R1。
| | | |
| | | --------职能部门按发文日期的先后顺
| | | 序编排的流水号。
| | |
| | ------职能部门的英文代码。
| |
| ------该程序所涉及到的规章的编号。
|
------规范性文件的英文简称。
例如:《生产检验委任代表委任和管理程序》的编号为AP
—183AA—02
例如:《运输类飞机试飞指南》的编号为AC—25AA—01

附录十三:MD、WM、IB的编号方法
XX--XX--XXXX--XXX
---- ---- -------- ------
| | | |
| | | |
| | | | 部门按发文日期的先后顺序
| | | ------编排的流水号。
| | |
| | ------年份。
| |
| ------职能部门的英文代码。
|
------规范性文件的英文简称。

附录十四:CH的编号方法
附表(或附件)××
中国民用航空局
民用航空器适航证申请书
--------------------------------------------------------------------------------
| |国籍和登记标志| |制造人| |
|航|------------------------------------------------------------------------|
| | □5700公斤以上飞机□5700公斤以下飞机□直升机 |
|空| □气球□滑翔机□超轻型飞机 □其它非常规航空器 |
| |------------------------------------------------------------------------|
|器| 型 号 | |出厂序号| |出厂年月| |
| |------------------------------------------------------------------------|
| | □新□进口□旧 已飞行小时: 已起落次数: |
|--|------------------------------------------------------------------------|
|发| 制造人 | | | 制造人 | |
| |----------|--------------------|螺|----------|----------------------|
|动| 型 号 | |旋| 型 号 | |
| |----------|--------------------|浆|----------|----------------------|
|机| 数 量 | | | 数 量 | |
|--------------|------------------------------------------------------------|
|航空器所有人 | |
|--------------|------------------------------------------------------------|
|地 址 | |
|--------------|------------------------------------------------------------|
|航空器使用人 | |
|--------------|------------------------------------------------------------|
|地 址 | |
--------------------------------------------------------------------------------
--------------------------------------------------------------------------------
|申| |□客运 最大载客: 人 |
|请|□运输类 |□货运 最大载货: 公斤 |
|类|----------|------------------------------------------------------------|
|别| |□农业□渔业□海洋监测□科学试验□体育 |
|及|□专业类 |□林业□工业□环境监测□训练 □游览□其它 |
|使|----------|------------------------------------------------------------|
|用| | |
|范|□初级类 |□农业□林业□环境监测□体育 □表演□其它 |
|围| | |
|--|------------------------------------------------------------------------|
|维| 经检查:该航空器随机文件齐全,技术状况良好,处于适航状态。 |
|修| |
|或| |
|制| |
|造| |
|单| 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
|位| 执照号码----------------------------日 期----------------------|
|声| |
|明| |
|----------------------------------------------------------------------------|
| 兹声明:上述所填各项属实,本航空器处于适航状态,并保证承担一切责任。 |
| |
| |
| |
| |
| 申请人(签字)--------------------------单位(盖章)----------------------|
| 职 务--------------------------日 期----------------------|
--------------------------------------------------------------------------------
AA—CH—018(9/91) (范例)

附录十五:规范性文件制定和修订建议书
--------------------------------------------------------------------------------
| 制 定 建 议 |
|----------------------------------------------------------------------------|
| 规章名称 | |
|----------------------------------------------------------------------------|
|依| |
|据| |
|及| |
|理| |
|由| |
|--|------------------------------------------------------------------------|
|主| |
| | |
|要| |
| | |
|内| |
| | |
|容| |
|--|------------------------------------------------------------------------|
|参| |
| | |
|考| |
| | |
|资| |
| | |
|料| |
--------------------------------------------------------------------------------
--------------------------------------------------------------------------------
| 修 订 建 议 |
|----------------------------------------------------------------------------|
| 规章名称 | |规章编号| |
|----------------------------------------------------------------------------|
|依| |
|据| |
|及| |
|理| |
|由| |
|----------------------------------------------------------------------------|
|修订的条款| |
|----------------------------------------------------------------------------|
|修| |
| | |
|订| |
| | |
|内| |
| | |
|容| |
|--|------------------------------------------------------------------------|
|参| |
| | |
|考| |
| | |
|资| |
| | |
|料| |
|--|------------------------------------------------------------------------|
|建| 姓 名 | | 单 位 | |
| | | | | |
|议|----------|----------------------|----------|------------------------|
| | | |通讯地点 | |
|人| 职 务 | |邮政编码 | |
|----------------------------------------------------------------------------|
| 注释:栏目内不够填写可另附页,并注明附页。 |
--------------------------------------------------------------------------------


铁道部、劳动部关于颁发《铁路部门国家级企业职工人身安全考评指标补充规定》的通知

铁道部 劳动部


铁道部、劳动部关于颁发《铁路部门国家级企业职工人身安全考评指标补充规定》的通知

1990年6月28日,铁道部、劳动部

为了强化铁路企业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在总结前几年企业升级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需对铁政研〔1988〕675号《关于公布企业升级职工人身安全考评指标的通知》作必要的补充。经研究制定了铁路部门国家级企业职工人身安全考评指标和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现颁发实施。
申报国家级企业的单位,应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同时提出安全生产总结并按劳动部、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关于企业升级中使用统一的安全生产考评表的通知》(劳安字〔1990〕11号)认真填报,经省级劳动部门劳动安全监察机构确认同意后,报铁道部有关部门审查。请遵照执行。

附:铁路部门国家级企业职工人身安全考评指标补充规定

铁路部门国家级企业职工人身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
一、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部颁发的各项安全生产规定,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层层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网络;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完备;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实行自控、互控、他控的安全联防制度,违章违纪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二、安全管理报表、档案完整,填写、计算正确。
三、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整改,消除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四、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有明确的安全目标,与生产经营计划同步下达,逐级分解到生产班组。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把安全生产做为重要内容同步进行,并逐级考核。
五、按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劳动安全措施经费,合理使用并按计划完成安措项目。
六、企业厂房、建筑工地、设备、机具、车辆、生产通道、照明等安全使用状态良好,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安全标志醒目,个人防护用品、护具的着装使用符合规定。
七、坚持研究或引进、应用安全防护、安全报警设备、装置或设施,使惯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八、安全宣传教育、新职工三级教育等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达到全员化。按国家和部的规定进行特殊工种、行车主要工种培训,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铁路部门国家级企业职工人身安全考评指标
--------------------------------------------------------------------------------
| 等级| | | |
|适用 | 国 家 二 级 | 国 家 一 级 | 国 家 特 级 |
| 范围| | | |
|--------|------------------|--------------------------|------------------|
|铁路局 |按铁道部 | | |
| |铁政研(1988)| 暂 缺 | 暂 缺 |
|铁路分局|675号文执行 | | |
|--------|------------------|--------------------------|------------------|
| | | 1. 杜绝一次死亡3人 | |
|工程局 | |以上(含3人)的重大职工 | |
| | |伤亡事故。 | |
| | | 2. 杜绝一次死亡、重 | |
| | 同 上 |伤5人以上(含5人)的多 | 暂 缺 |
| | |人职工伤亡事故。 | |
|工程处 | | 3. 考核年度职工千人 | |
| | |死亡率不超过0.11,职工| |
| | |千人重伤率不超过0.4。 | |
|--------|------------------|--------------------------|------------------|
| | | 1. 杜绝职工死亡事故。| 1. 杜绝职工死|
| | | 2. 杜绝一次负伤5人 |亡事故、重伤事故 |
| | |以上(含5人)的职工多人 |和一次轻伤3人以 |
|工业企业| 同 上 |负伤事故。 |上(含3人)的多人|
| | | 3. 考核年度职工千人 |事故。 |
| | |重伤率不超过0.1。 | 2. 考核年度职|
| | | |工千人轻伤率不超 |
| | | |过2.4。 |
--------------------------------------------------------------------------------